世界报道:中国大学老师,压力全球第一!

时间:2023-05-04 16:48:27     来源:麦可思研究

网友提问:大学老师很轻松吗?

一位高校工作者如是答道:


(资料图片)

上课40分钟,备课一整天;

除了教学还有科研、教学材料、教改报告;

寒暑假有,但假期大都被科研充斥;

职场江湖,高校花样会更多,很内耗;

学生如果不省心,你会分分钟想死,再多假期都无法治愈。

被累倒的大学老师!

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教师被很多人羡慕,认为他们拥有更单纯的人际关系,享有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不少大学教师抱怨,每天处于繁忙且琐碎的生活、工作压力下,感觉自己似乎扛不住了。

2022年底,某211高校年仅35岁的青年教师到外校学习听课时突然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据校方介绍,该老师治学上,勤奋刻苦,经常熬夜科研。此次主动到外校学习,也是为了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

2022年底,某985大学发布讣告,高校教师因病去世,终年43岁,“在病重期间,仍然坚持给学生线上授课,坚守工作岗位到生命最后一刻”。

2021年底,辽宁一高校发布哀悼,该校一教师因过度劳累导致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在抗疫一线,年仅47岁。

……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7年曾刊登文章,介绍了瑞典延雪平大学教授佩尔松所主持的一项讨论世界高校中哪国学者最有压力的研究。

这项研究将压力分为0到5共6个等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者的压力为5级,而且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占据5级高位的国家

“中国高校教师现在面临的压力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越是优秀的高校,教师的压力越大。压力来自各个方面,从生存压力到职业压力,几乎是全方位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郭英剑表示。

麦可思曾开展过一项大学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数据显示,88%的大学教师感到工作带来中重度压力,“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70%) 成为最主要的压力来源。第二和第三位因素为“学校的制度和官僚主义”(60%)和“工作量”(57%)。

不可轻视的工作压力!

大学教师如果长期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而得不到有效缓解并因此产生职业倦怠的话,极易使他们消极对待自己、同事、学生,对教学工作感到无力,工作热情也会因此降低。继而可能出现上课敷衍了事、不能像在事业早期那样主动地给予学生更多帮助、教学鲜有创新、个人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厌恶、想逃离本职工作的情况出现。

谈到中国学者压力大的问题,郭英剑教授还特别指出了青年教师面临的困难——30岁到40岁是青年教师最为关键的十年,在生活上他们多处于刚成家养家的阶段,学术上则是开始真正独立的艰难爬坡阶段。社会和高校管理者应注意对青年教师的理解、支持与关爱,如果只是对他们提出要求,期望他们在这个阶段做出一流的学术成果有些勉为其难,“青年学者做不出一流的学术成果,指望学科与学校在未来能够进入一流,则不免有些不切实际了。

另外,对于年龄在45岁至59岁的大学中年教师,他们则面临着与青年教师不同的问题。佩斯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彼得·赛尔丁研究认为,“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加,大学中年教师更易出现该问题。”因为该年龄层的教师,生理机能开始衰退,对工作中新异事物的敏感度降低,创新思维活跃度下降,逐渐失去对教学工作的乐趣,极易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提升大学教师工作幸福感!

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面临着缺乏职业幸福感、被职业倦怠侵蚀的问题。

没人永远不累,大学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教师职业倦怠既对其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又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产生消极影响。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经历或长或短的职业倦怠期或许并不是件坏事。职业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能力恐慌”,教师可以通过改变,突破职业倦怠期,驱动工作质量的提升。

避免个人不被职业倦怠打倒,一些研究者建议大学教师不妨尝试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有目的地做出改变。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总是要有大的突破、大的改变,也不一定要突破、改变很多,但总是需有一些变化的。

定期为日常教学注入来自外部同行或身边同事的新想法、新举措,不仅仅是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尝试。

学会沟通和抱怨。积极地与同事讨论工作难题,适当地吐槽、抱怨也是可以的。

保持清醒。定期提醒自己:这是一份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工作,这份工作影响着很多学生的未来甚至一生,自己是学生高等教育经历的核心部分之一。

活在当下。在当前这一阶段,注意倾听、观察并保持警觉,保持自身活力,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一刻所发生在教室、办公室和校园的事情上。

学会感受工作的成就感。譬如课堂上某一举措激发了效果非常好的课堂讨论,通过对学生的辅导,促使其取得了明显进步,帮助学生掌握了一项特定技能等等,这些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成功时刻。

当然,为大学教师减压,避免他们被职业倦怠缠身,除了他们个人的努力与适时调整,及高校管理者绝不能是“耸耸肩,一副很高尚的样子,说学术工作需要无私的爱的付出,有些人就是缺乏奉献精神”。

高校及高校管理者需要深思:他们能为教师做些什么?

大学应该保障每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活跃度,保障他们有合理的休息时间,保障他们受到学校及部门成员的尊重;大学需要不断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激励作用。如果因为校园制度、校园文化的原因,导致教师倦怠感剧增,那么高校及高校管理者必须勇于改变不合理之处。

主要参考文献:

[1] 知乎网、人民网等。

[2] 郭英剑. 人大教授发问:今天还有多少教师在快乐地、充满激情地工作? [J]. 《当代教育家》杂志.

[3] 王慧. 教师职业倦怠怎么办? [J]. 麦可思研究,201802.

[4] 王慧. 疲倦的高校“打工人”如何拯救你 [J]. 麦可思研究,202101.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